【时尚芭莎网讯】时尚芭莎
第一期任素汐演绎儿时的《时光机》故事戳中了不少人的泪点,而第二期马思纯则因为把大家感动哭,嗖嗖地登上了热搜第一。
早在节目开播前,光天后王菲综艺首秀这一个理由,《幻乐之城》就已经吸引了不少目光。洪涛和梁翘柏继《我是歌手》系列后再续前缘,想在音乐综艺上玩出一些新花样,立志要打造出一档“音乐+电影+现场”三位一体的综艺,《幻乐之城》算得上是一个大胆的尝试。
芭姐一开始也非常好奇这档节目的形式,因为在节目预告时除了华丽又精细的置景,看起来有点绕不明白的规则,《幻乐之城》一直都有一层神秘的面纱笼罩。
而看完了两期节目后,芭姐虽然觉得嘉宾们“一气呵成”的作品整天质量上是OK的,但对于节目评价感觉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
《幻乐之城》在豆瓣的评分是7.2,算是一档及格综艺。
节目模式看似复杂,实际上也蛮简单:嘉宾提供灵感,导演去实现创作,现场乐队伴奏,实景道具搭建,通过一镜到底的方式,又唱又演,最终成片。
非竞赛模式,没有现场观众对当期四组嘉宾的投票环节,也没有导师对作品观感的评价。
王菲作为幻乐首席体验官,好像每期就是在请一个朋友来陪她看音乐电影…(菲姐其实在所有嘉宾的作品前期准备中都有参与,但节目正片体现不多。)
总之估计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和芭姐有一样的感觉,好像自己就是在电视上看了四个MV,只有出现失误的时候才意识到:啊,这是One Take,这个作品是无剪辑的。
如果这个作品的故事线够完整,或者说演员表达情绪够饱满,在短时间内依旧能感染情绪,而只要代入了作品,就会比较容易get到《幻乐之城》想要传达的东西。
但更多人的观感是觉得《幻乐之城》是费力不讨好:要克服的困难很多,但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实际上是低于努力值的。
芭姐不算什么专业人士,但也想从几个方面说说《幻乐之城》这档有些不一样的综艺。
音乐电影本土影响力并不高,
是否高估了市场的接受力?
《幻乐之城》的初始创意就在于梁翘柏想结合电影的手法来展现音乐。放在大银幕上其实就是音乐电影,但梁老师把这个想法搬到了综艺舞台。
而《幻乐之城》这个名字也不得不让人联想到那部在奥斯卡金像奖上大放光彩的歌舞片《爱乐之城》。在视听语言上大做文章,或许可以收获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可就算是《爱乐之城》这样优秀的歌舞片,在国内现在分分钟就破亿的电影市场中,最终票房是2.48亿——这都是打破了国内歌舞片记录了。
国产出彩的音乐电影就更是少之又少了,2013年周杰伦指导的《天台爱情》收获1.07亿票房,算是个不错的成绩。
单从票房成绩而言,咱国内观众们好像不怎么吃歌舞片/音乐电影这一套。
前几年音乐类综艺大火,无论是从好声音、我是歌手到有嘻哈,都是有话题辅助热度和竞赛带来的紧张感来刺激观众的high点的。
所以《幻乐之城》突然间来了一步大跳跃,观众到底可以接受多少?是不是有点高估了市场的接受力?
电影画面是经过无数排练和NG才磨出来的,演员在歌舞片中的唱演也是有过后期的精心雕琢,连这些完整的音乐电影作品都没能掳获芳心,《幻乐之城》会不会陷入野心大于期待的泥沼中?
从目前观众们的反应来看,《幻乐之城》不算没有热度,但能不能进一步立住口碑,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现场舞台与影视表演始终有一堵墙,
是否低估了打通次元壁的难度?
刚刚芭姐说幻乐是一步大跳跃,是因为这档结合音乐+戏剧的综艺所面临的制作难度,真的比电视上展现的困难要难得多。
奇葩说辩手柏邦妮在微博上科普了一下唱演人在《幻乐之城》上表演的难度系数。
简而言之就是,你既要承担舞台剧中一气呵成的压力,能瞬间在不同场景内即时让情绪跳来跳去,又要做到电影表演的分寸感。
难度越大,做成功后的成就感就越高。
估计每个登上《幻乐之城》舞台的唱演嘉宾都是带着这样一份勇气和期待来挑战的。
但芭姐还是有一个小疑惑,之所以会有舞台戏剧表演和电影表演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一定是有它的道理。现在把他们都放在一个容器(综艺)里摆给大众看,是不是有点低估了打通这层次元壁的挑战难度?
经常看音乐剧或话剧的观众,可能会比较宽容地对待一镜到底情形下的不完美;但一直以来接受电影这样经过精雕细琢的作品形式的普通观众,可能就会不理解我为什么要看一群人(现场观众)坐在剧场看别人的直播(作品)。
而这层墙壁的厚度不仅仅有观众预设期待值的不同,还有道具制作上的难度。
现在我们总说绿幕抠图,不就是因为没有实景拍摄?舞台剧是因为场地限制,大家的宽容度会变得很高,但一旦是银幕呈现,这个宽容度就会大大降低。
而导演在导播间切换镜头要做到掐点准确,和摄影师在拍摄时要和演员一样不错走位,每一个人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脑子里都要记住很多点,并且要三心二意地同时做到。
舞台剧形式mix电影拍摄手法 =双重压力and双重难度
到底是唱演人的挑战还是导演101,
是否所有人都有实力完成“考核”?
第一期的唱演人是黄晓明、任素汐、雷佳、易烊千玺。
第二期的唱演人是贾乃亮、大张伟、韩雪、马思纯。
可以看出每期节目的嘉宾都是歌手+演员的搭配。几位唱演人的导演也是“有新有老"。
如果说《演员的诞生》是单纯考核演员当下的演技业务能力,《声临其境》是考验演员的台词功底和声音的多变性,那《幻乐之城》可就是一场综合性的大考。
演员来到这个舞台,不仅要演戏,还要不断地出戏(从一个场景赶到另一个场景内)、入戏(进入场景就要表现当下情绪),同时还得想着唱歌。
而歌手来这就更不容易了…因为他们唯一占“优势”的也就是唱得好…
除了对唱演嘉宾们的考验,没有掌控力和执行力的导演来到这个节目,实力上的差距也会高下立现,说是导演版创造101也不过分。
芭姐还记得彭宥纶导演那崩溃到不行的表情……
千玺和彭宥纶一起带来的《对不起》这个作品,基本上是一个镜头用到底…而黄晓明和许宏宇导演一同完成的《独木桥》,可是用了七个分镜,在拍摄过程中就靠导演在导播间把控节奏切换。
所以来到这个节目的导演们,都得有点实力才可以。
不然重压之下出英雄,也会出一曲凉凉…
失误随时有可能会发生。
第一期扮演任素汐父亲的演员换装过早,让芭姐刚要夺眶而出的眼泪立马缩了回去,第二期韩雪将手电筒照向“兵马俑”时,画面中出现了工作人员,是一个较大的拍摄失误。
虽然这些和唱演人本人表演无关,两位唱演人也出色的完成了表演。但这个大考的综合性还体现在所有人的配合上。
审美土壤需要被培养,
幻乐不成熟却值得被肯定。
其实说了这么多,最后还是回到一个问题上。
《幻乐之城》真的是在做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吗?难度这么高还要做下去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不在新手村里秒杀全场,硬要跑去打boss呢?
首先芭姐是十分肯定《幻乐之城》节目组的创作态度的,原创综艺四个字,这两年真的很难看到了。
市面上很多综艺节目,总能在邻国找到Original,有些引渡过来水土不服,有些则大热大火赚满人气。可我们真的总是要做那个拿钱买创意的人吗?(有些还没花钱…)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地大物博幅员辽阔,难道就没有一个值得去做的idea?
不过是不愿花费时间和金钱去试错罢了。
毕竟拿来主义的优点就在于,已经有人替我们试过水做过实验,成熟的果实摘下来当然会香甜。
《幻乐之城》算得上是一个形式上的创新,但内容上的贫瘠还是没有办法撑起这个形式感。
有点这也想要,那也想展现,没有一个核心重点,糅杂了太多东西,表达出来也就不那么明确,就很容易变成一件形而向上的事。
但如果因为可能预见失败就不做创新,那就更不对了。
《幻乐之城》是一个探索可能性的新开始,有这样一个起点出现,芭姐觉得还挺高兴的。
而且,从节目的舞台场景、道具、现场乐队等,芭姐都感受到了节目组的用心。
芭姐之前参观过《幻乐之城》的后台置景,讲真,3000平米的场地,花园里的植物都用真的,实验室里的电线也是真的,在各种细节上力求做到真实,让芭姐看到了《幻乐之城》节目组的诚意。
不管是吃力不讨好还是形式大于内容,芭姐觉得《幻乐之城》这一步虽然迈得有点儿大,想得有点儿远,但其实是在为观众审美培养土壤,添了一波好肥料。
《幻乐之城》音乐后期录音师林梦洋在微博上做了一个好比喻:第一次吃鱼翅觉得是粉丝,后来鱼翅吃多了再去吃粉丝,那么那些“粉丝”就糊弄不了你了。
不管《幻乐之城》这道全新菜系是真鱼翅还是假粉丝,若真的能降低观众审美的恩格尔系数,那这份“吃力不讨好”的活,还真就值得!
©版权声明:时尚芭莎网编辑时尚芭莎,本文系时尚芭莎网独家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