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星娱乐 > 事件话题 > 放不下手机?社交媒体正在绑架你的生活……

放不下手机?社交媒体正在绑架你的生活……

时间:2019-05-27 14:30 来源:时尚芭莎

社交媒体的诞生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互动方式,网络社交在提供便利性的同时也引发了人类对于自我和人际关系的困惑与迷茫。今天,时尚芭莎艺术为你揭秘艺术家是如何看待现代数字社会中孤独的本质,以及社交媒体使用的潜在危机。

【时尚芭莎网讯】时尚芭莎

「 身份认同危机

你是否清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刷各大社交媒体?如果半天不看手机,你会不会感到焦虑?睡前的你,是否捧着手机在一个又一个五分钟后丧失困意?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成为了手机的奴隶。

插画师Steve Cutts《Owned》

社交媒体在偷走人类注意力的同时,还会引发强烈的身份认同危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到底何为真实的自我?

比利时插画家Brecht Vandenbroucke《社交媒体成瘾》

社交媒体的产生重新塑造了社会关系网络,人们在精心设计的系统中常常会感到迷失自我,产生一种时刻被关注的幻觉。这种幻觉使得用户忽略自己的内心感受,用他人的评价体系来约束自己,渴望塑造一个完美形象来获得外界的认可。

《Nobody likes me》

如今,人们在社交媒体上窥探他人隐私,用七零八碎的片段拼凑“完整”的世界。人设与标签令人无暇喘息。因此,“社交媒体焦虑症”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无法逃避的困境。在社交网络中,人们扮演别人容易,成为自己难。

艺术家John Yuyi的贴图纹身作品

中国台湾新晋艺术家、网络红人江宥仪(John Yuyi)把身体作为画布,用醒目的标语或带有图案的文身贴纸传递情绪。其极具个人标识的作品传递着千禧一代对于虚拟世界身份认同的困惑与焦虑。

John Yuyi的贴图文身作品

网络时代,每个人都是一个数据节点。人们习惯用冰冷的图象和割裂的语句拼凑出他人的生活与内心世界。但其实,你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

阿根廷艺术家阿玛利亚·乌尔曼(Amalia Ulman)以其在社交媒体上的行为艺术作品《卓越与完美》一举成名。2014年,一张上传到Instagram的照片拉开了这场“骗局”的帷幕。

阿玛利亚·乌尔曼社交媒体作品《卓越与完美》

在此期间,她一共发布了184张照片,讲述了一个精致的猪猪女孩如何一步步走向拜金堕落,又如何改过自新开启佛系生活的虚拟故事。

艺术家用两个月的时间观察网红在社交媒体上的自拍形象,通过照片将精心编排的故事情节展现在众人面前。这场前所未有的艺术表演引发了人们对于新时代女性主义的热议。

阿玛利亚·乌尔曼社交媒体作品《卓越与完美》

「 社交恐惧 

Nastya Ptichek《Emoji-nation》

社交媒体不仅改变了人们对于自我的认知,同时也重塑了人际间的互动模式,伴随其诞生的表情包已经成为现代人代替语言的工具。不用千言万语,一个表情就能传递出所有情绪。

乌克兰艺术家Nastya Ptichek利用绘文字(emoji)和网络元素对经典名作进行再创作。她通过诙谐的方式展现了被各种视觉元素充斥的现代网络生活。

Nastya Ptichek《Emoji-nation》

社交媒体不仅改变了人类交流的语言,同时也重塑了交友与恋爱的模式。如今,认识一个人不需要通过七大姑八大姨介绍,只需用手指轻轻一划就能结交新朋友或恋爱对象。但是,这种目的性极强的交友方式以及速食感情,是否真的能填补都市生活的空虚与孤独?

Jiyeon Kim《City of Singles-Portraits of Tinder》

在红极一时的国外交友软件Tinder中,用户通过向左向右滑动图片来筛选交友对象。人们为了不被“淘汰”,竭尽全力使自己的头像变得迷人。韩国青年艺术家Jiyeon Kim从Tinder的用户资料中提取陌生人的信息,再将他们的头像进行二次创作。

人们对真实社交的缺失与恐惧使其将全部渴望转移到线上世界。这些陌生面庞中透露出的孤独与迷茫不禁引发人们思考:交友软件是否让人类成为了精心包装的商品?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展览《艺术家在场》的现场,2010年

不仅如此,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也因此而改变。电子屏幕中的对话与信息传递很大程度取代了面对面交流。

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ć)在作品《艺术家在场》中,仅用目光交流却令观众泪流满面。这种强烈的感官体验与真实的情感共鸣又如何在冰冷的屏幕中再现?

An Xiao《The artist is kinda present》

艺术家An Xiao在作品《the artist is kinda present》中,用社交媒体重新演绎阿布拉莫维奇先前的作品。她与观众通过推特信息沟通,当其感觉到已经尽兴或者无趣时可以随时离开。该作品旨在探讨网络沟通的情感缺失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曲解。

An Xiao《the artist is kinda present》

「 虚拟与现实 

Ben Fearnley《Social media reality》

社交媒体负面性的探讨从未停止。在喧嚣浮躁的虚拟社交中,人们越发地焦虑和不安。艺术家Ben Fearnley在作品中将国外各大社交媒体拟人化,从而揭露被人们忽略的阴暗面。他将脸书比喻成一个望远镜,暗示人们通过该平台肆无忌惮地窥探他人的隐私。

Ben Fearnley《Social media reality》

他用喇叭来讽刺社交平台上充斥的噪音与无用的信息。同时,秀色可餐的ins糖果揭示了人们用精心编排的身份来喂养自己内心的渴望。

Mike Campau《Antisocial》

另一位艺术家Mike Campau同样关注主流社交媒体的弊端。他用昏黄的背景衬托各大社交平台鲜艳醒目的广告牌。艺术家用冲突的视觉效果以及讽刺的语言揭露糖衣包裹下“网络成瘾元凶”的真实形象。

Mike Campau《Antisocial》

除了成瘾与迷失,网络时代的信息安全与隐私困境也触动着人们的敏感神经。互联网曝出的信息安全事件中社交媒体频繁中招,其中包括脸书数据泄露、推特密码泄露等。

艺术家艾未未和瑞士建筑师雅克·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与皮埃尔·德·梅隆(Pierre de Meuron)共同创作的巨型装置作品《糖果屋》(Hansel and Gretel)传递出艺术家们对于信息时代的忧思。

艾未未、雅克·赫尔佐格、皮埃尔·德·梅隆共同创作的巨型装置作品《糖果屋》

该作品名取自德国民间童话,故事中两个孩子在森林中迷失,险些丧生在巫婆的糖果屋。现代社会,被信息捆绑的人类就如同故事中的孩子,充满诱惑的社交网络背后暗含着绑架生活的危机。

Shawn Huckins《擦除》,2018年

因此,不少人希望跳脱出现代社会网络的“魔咒”,回归生活本质。艺术家Shawn Huckins用类似修图软件中的灰白格子在古典油画肖像上乱画一通,或者以WiFi标识遮挡人物面部。这些展现社交媒体随意性与古典作品威严性之间矛盾与冲突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传递着艺术家对于社交媒体的审视与批判。

Shawn Huckins《WiFi污渍》,布面丙烯,81×76cm,2017年

五花八门的社交媒体将人类时间碎片化的同时,也使得人们把本该自己处理的情绪交付给了他人。因此,短暂欢愉的背后实则暗藏着更为持久的孤独与空虚。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了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社交媒体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割舍,真实的世界也远比幻想中的更加可爱。

[编辑、文/李天伊]

[监制/齐超]

©版权声明:时尚芭莎网编辑时尚芭莎,本文系时尚芭莎网独家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