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星娱乐 > 影剧综艺 > 《都挺好》其实都挺不好,苏家人的谎言可能你也用过!

《都挺好》其实都挺不好,苏家人的谎言可能你也用过!

时间:2019-03-11 16:50 来源:时尚芭莎

原本以为《知否》的大结局会让我们陷入剧荒的状态,没想到又入了《都挺好》的坑。都说它暴露了中国家庭的面子和里子,你找到你的影子了吗?

【时尚芭莎网讯】时尚芭莎

都挺好?

其实都挺不好!

《都挺好》拍摄细腻又富有真实感,它把日常家庭最糟心的事情都放在了剧情中,但不同于大多数的家庭伦理剧那样狗血又跌宕起伏,它更“接地气”,也因此更能戳中心窝,刺痛人心。

重男轻女但望子成龙的苏母,又怂又“作”却有点萌的苏父,自尊心强但温文儒雅的苏明哲,吃“软饭”但嘴甜的苏明成,以及好强却内心柔软的苏明玉。

每个人物都有他鲜明的性格特征,观众或多或少可以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三个子女因为父母从小的对待和教育方式的不同,过着三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其中最成功但也最让人心疼的就是小女苏明玉。事业上的成功并并没有换来家里人的认可与赞同,从不理会她的心酸与苦楚。

有多少小女儿,原本应该在父母关心,哥哥的疼爱下长大,却像苏明玉一样过着截然相反的人生。

因为她是女孩,所以从小就不受重视。吃的饭比两个哥哥要差,连她唯一的梦想——上清华,母亲也不愿意花钱资助她,却为了哥哥出国留学卖掉了苏明玉的房间。

无论她多么优秀,在她母亲那里都是无用功,只因为那就老话:女儿终究不是家里人。

她也曾经反抗过,当母亲拒绝让她上学校辅导班时,明玉崩溃地对母亲大喊:“你把我生下来你就有负责。”但,换来的只是一记耳光。

其实明玉想要的并不多,只是希望父母能够支持她意愿,为她买一本练习册,为她报一个辅导班,或者哪怕只是在精神上面支持她读上理想大学。这些哥哥们轻易就能得到的东西,对她来说却是一种奢望。她吵她闹,是因为她不明白,也不甘心。

二哥对她恶劣态度更是给明玉心里插了一把刀:要备战高考的明玉帮他洗衣服,否则就打电脑游戏打扰明玉学习。

不管她做得再多,到头来也只得到一句“这不是应该的吗,妈白养你啊?”对哥哥冷漠反抗的背后,是无数次的失望透顶。

一件件事情的累积,让苏明玉彻底心冷,与苏家断绝关系,十年再也没有回去过。

事业的成功让她在外面风光无限,得到认可,工作成了她生活的全部,但每每在忙碌之余,缺少家庭温暖的她,眼神总是孤单又落寞。

她的声名鹊起,她的柔软善良,以及母亲去世后,一次次默默的帮助家里,却还是不被人理解,因为她是离家出走的“白眼狼”。

就因为她是女性,所以她的生活伴随的都是轻视和冷漠,她到底做错了什么,错就错在她是女孩。她在家人面前故作坚强,却在一人独处时崩溃大哭,想要哭去所有的委屈和不甘,坚强的外壳下始终是一颗破碎不堪的心。

对比小女儿,二哥就是温室里长大的孩子,父母的溺爱让他将索取变成了习惯,慢慢忘记了付出。

母亲对妹妹的重男轻女在他那里被学得有样学样,但对老婆却和父亲一样百依百顺。

 

靠父母掏钱上二本,靠父母托关系找工作,结婚找父母要钱买房。他的字典里没有“努力”这两个字,不劳而获在他眼里是正常。

母亲的去世,最伤心的人是他,因为他从此失去了庇护者。

大哥苏明哲可谓是大家口中的“圣母“了,年少时他就远赴斯坦福留学读书,并且长年定期住在美国,对于家里的事是充耳不闻,但却总是指责弟弟妹妹照顾父母不周。

从小是家中之光的他,自尊心极强,失业也不愿意家里人说,硬是想“打肿脸充胖子“把父亲接到美国来照顾。

能力不足,却自尊心强,他不愿看到别人有任何质疑的目光,希望得到的都是赞美和仰望。殊不知,表面的花花功夫,才最无用。

人们总是为了面子而把“挺好“两字挂在嘴边,来掩饰生活中的不易,甚至为此不惜撒谎,来完成一个别人口中完美的家庭。

都挺好》还让人看清了人性的自私,即使对于子女和亲人,他们都还在心里衡量着利益。父亲苏大强将子女们在家花的钱一分不差的记在本子中,而苏母则是只给两个儿子花钱,也是因为儿子养老的传统而已,她对儿子的付出与其说是出于爱,不如说是为了防老。

育养子女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一种投资,苏父说:“我们这些人老了之后比的就是你们这些儿女。“这些家长投资项目不光是”养老金“还有年轻时靠自己无法得到的面子与自尊。

就是如此一个“中国式家庭“才会让剧中人陷入种种不堪,现实中许多家庭又何尝不是如此。

 

 

伴随一生的痛

可以不原谅,但要懂得释怀

 

偶像剧,我们看的是幻想,家庭伦理剧,我们看的是共鸣。去年同题材电视剧……去年同题材电视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播出引发哗然,有人把这部剧称为“台版的《黑镜》“,用夸大和科幻的方式来揭露许多家庭的黑暗面,一针见血地拍出了父母对孩子”以爱之名“的道德绑架。

许多“中国式家长”都认为有快乐的童年就没有美好的未来,他们为了虚荣心,为了所谓儿女将来的成功,欲把儿女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或许等孩子们长大之后才能明白,她们强加的意愿,是童年回忆里抹不掉的伤痕。

其中一个主题《妈妈的遥控器》映射出了许多妈妈的操控欲,她们恨不得拥有一个同款遥控器来控制孩子生活。只要孩子做错事就不断回放他做错事的那天,直到孩子做出她认为正确的选择为止。

他们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所有物,任自己摆布。

然而过多的控制必定会引起逆反心理。你以为是枷锁的前提是爱就可以被合理化,但枷锁就是枷锁,被困住手脚的孩子一旦挣脱,就会远走高飞。

四川省高考理科状元王猛,是大家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有着让人眼红的履历,被北大录取,毕业后又进美国常春藤校读研。但他却12年不回家过年,甚至拉黑了父母的联系方式。

“如果教育的目的是控制孩子,那我父母真的是出类拔萃的模范。”没人懂得他优秀背后的心酸

《为何家会伤人》的作者心理学家武志红,曾上过《奇葩大会》,节目上马东问他:“是不是我们长大以后所有的不如意和改不了的毛病,都和我们原生家庭有关系,有这么严重吗?”

“很严重。”这是武志红老师的回答,简短但笃定,确实也验证在了王猛的身上。

他的父母以爱的名义捆绑他,经常对他进行言语暴力,未曾接纳过他的想法,从小到大他连穿衣都受父母控制,更别说学习和玩乐。

 

王猛也因此有了情感障碍,性格敏感、内向,不会交际,成为了一个“情感孤儿“,即使过了十几年,父母对他的伤害也无法磨灭。

他同苏明玉相似,只不过他比剧中人物更加决绝。他用这种方式,来让自己父母明白,让天下父母明白:他不是机器,不是资本,更不是作品,是个人。

纪柏伦的诗《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写到:“他们通过你来到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这是所有父母的”必修课“,父母不应该把孩子当作投资品来对待,他们首先是自己,其次才是你的孩子。

90后多为单身子女,大部分都在父母的羽翼下快乐成长,而有兄弟姐妹的80后,现在社会中的中流砥柱,或多或少都与父母之间存在这种问题。

如果你在苏家三兄妹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如果你的童年也没有那么快乐,即使你对父母有诸多怨言,但请一定要放过自己。不要深陷在过去,试着活出新的人生,就像小女苏明玉那样,把原生家庭欠她的,用自己的努力全部找回。

你属于你自己,过好自己的人生比一切都重要!

 

素材整理&文/汤虹彣

©版权声明:时尚芭莎网编辑时尚芭莎,本文系时尚芭莎网独家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