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星娱乐 > 娱乐新闻 > 《康熙来了》停播十年后,小S和我们都在练习告别

《康熙来了》停播十年后,小S和我们都在练习告别

时间:2025-10-30 19:04 来源:时尚芭莎

《康熙来了》停播十年后,小S和我们都在练习告别

【时尚芭莎网讯】时尚芭莎

当我们一次次重温《康熙来了》,

我们在怀念什么?

看到蔡康永陪小S一同出席金钟奖颁奖典礼,并且由康永哥亲手把综艺节目主持人奖的奖杯颁给小S,有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这是大S离世后,小S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

现场《十分钟的恋爱》响起,小S缓步走到台前,掩面哽咽,与蔡康永额头抵着额头,一种无须言说的悲伤笼罩着二人。

眼前的“合体”让人恍然,原来距离《康熙来了》播出最后一集,已经过去十年了。

看着《康熙来了》长大的我们,像是同一个家庭里养出来的小孩。

口头禅和表情包就是最好的证明。

不抽烟的人,也会伸出两根手指放在嘴边虚空夹烟。

看到心仪的东西,会脱口而出“这上面写了我的名字”。

小S的表情包,几乎能在聊天时接住任何话题。

曾经,“康熙”里五花八门的故事让人觉得,世界是一个巨大的游乐场,无非就是关关难过关关过;

然而当一种遗憾叠加另一种遗憾,我们才渐渐明白,长大后的人生,正是在层层遗憾的叠加中前行。

“康熙”停播十年后,我们是否还有幽默和勇气,做一个继续调侃世界的大人?

看《康熙来了》,小S和蔡康永的关系,好让人羡慕。

每当小S在节目里做出一副被嘉宾惹毛的反应、上演那些屡试不爽的出状况戏码,蔡康永总是愿意陪她演下去。

被小甜甜形容为跟杨绣惠是同一类型,小S转头询问蔡康永,得到的回答是“你跟安妮·海瑟薇是同一类型的”,哄得小S立即扑在蔡康永肩上。

面对小S对其他嘉宾跃跃欲试的好胜心,蔡康永会不厌其烦又一本正经地夸小S是“17、18岁的高中生”。

节目里,蔡康永不止一次地半开玩笑说他跟小S“在残忍的演艺圈相依为命”,小S也郑重其事地向蔡康永求证“我是你演艺圈最好的姐妹淘吧”。

看过《康熙来了》的人对大小S和她们那帮姐妹淘一定不陌生,讲义气、重感情的小S一向把姐妹淘看得很重。

而她跟蔡康永,不是像她和范晓萱、阿雅那帮姐妹淘的关系。

大家都清楚,小S和蔡康永,是来自完全不同的世界的两个人。

一个是古灵精怪的鬼马少女,在读书的年纪就跟着姐姐大S一起在娱乐圈摸爬滚打;

而另一个是腹有诗书气的世家子弟,是乘着电视事业蓬勃的东风一路高歌的才子。

一个人越是骄傲,越容易活在谦逊自持的行为准则里。

同台主持,百无禁忌的小S打破了蔡康永墨守的那些准则。

她分享跟姐妹们的日常琐事甚至狗屁倒灶,常常引得蔡康永大笑。

喜怒哀乐皆形于色的S,与嘉宾之间的互动奇招频出。看S耍宝引得嘉宾破防,甚至成为蔡康永的乐趣之一。

即便被小S调侃是“中天一姐”,或是被S模仿自己生气的表情,蔡康永照样被逗得开心。

小S就像是蔡康永藏在心中某个角落里的、想做却不敢做的自己。

那些坦然外露的、未经修饰的放肆与真实,驱散了悬在头顶的某片晦暗与阴霾。

《康熙来了》最后一期,蔡康永问S跟自己搭档录“康熙”的过程中有没有暗暗动过离开节目的念头。

小S说自己几乎每一次想离开的时候,都会第一个嚷嚷着跟蔡康永讲。

蔡康永追问:“从来没有一次是因为我的原因而想要离开这个节目吗?”

小S脱口而出:“从来没有,是因为你的关系我才想留下来。”

一句话引得蔡康永哽咽,红着眼眶说自己也是因为小S想要留下来。

两个如此不同的成年人,在职场相识,也在生命里某处相同的底色上生长出陪伴与默契。

重要的是,康永和熙娣组成了“康熙”,但他们仍然是他们自己。

小S曾在节目里突然问蔡康永,如果对方往生,要烧什么给他。

蔡康永回答说:“纸扎的你。”

对于小S的无厘头,蔡康永乐在其中,照单全收,也会温和地承托住小S的幽默与搞怪。

“康熙”是同事、是搭档、是好友,在共同经历了人生那些高山低谷、命运无常之后,成为彼此生命中没有血缘的亲人。

而看着“康熙”一路走来的我们也相信,有些亲人未必是天生的,而是自己后天找寻、联结和建立的。

喜欢看《康熙来了》美食系列的人,常常会被小S的描述与形容“灵”到。

吃蔗虾,她形容很像初入社会的少女,有点单纯,但还是有点深度在。

吃很辣的辣椒,她说像是在嘴里炸开。

吃生牛肉,她说如果你本身是嗜血如命的人会爱这个,蔡康永问谁是嗜血如命的人,她回答“你本身是狮子或老虎,你会爱不释手”。

不只是形容食物,形容人——她也有一套自己的联想。

她说蔡康永像沙发,坐下就很容易吐露心事。

问Melody真正的中文名字,Melody回答说姓刘、很刚硬,小S立刻接“刘硬炮”。

小S的妙语连珠,连同她在节目里的即兴模仿,留下无数名场面,其中许多直到今天都是我们爱用的表情包。

那些奇妙的联想与生动的表达,如同万花筒一般折射出千禧年初期的鲜活与生机,也让我们发觉——

原来幽默不仅是一种天赋,也可以是打开世界的方式。

在《康熙来了》,有趣的不只是小S。

爱鞋爱到痴迷的刘真老师,会因为买鞋被大S抢先一步,在店门口说大S“你这个恶魔”。

曲家瑞兴致勃勃地讲她在纽约遇到的流浪汉艺术家,她没有被对方身上散发出的粪便味吓跑,真诚地赞美、试穿那些由垃圾缝制成的衣物,甚至买下来。

Melody聊起在国外读书时的打工经历,在餐厅当服务生虽然可以有很多小费,可是“他叫我洗马桶欸,康永哥”。

在那些听起来不够严肃深刻却令人捧腹大笑的分享里,我们会发现,原来人生不必时时处处充满意义。

原来买鞋、喝酒、煮泡面、买芭比娃娃、不穿孕妇装也可以是一件人生大事。

你可以因为吃到美味的三明治跳起来、拉手、原地转圈。

你可以随口找出一万个听起来荒唐的理由,对着2号机举杯。

你可以在失去力气和手段的时候,做出手指夹烟的动作。

人生就像《康熙来了》一样,不需要那么多“上价值”的时刻。

这是“康熙”教会我们的,对世界、对生活的态度。

同时,我们也学着收起对别人生活中的鸡毛蒜皮进行道德审判。

更重要的是,面对来自别人的凝视与评判,勇敢反击。

听到男嘉宾点评女嘉宾不够丰满,小S立刻呛声:“你有照镜子吗?你很像骷髅头啊!”

听到男嘉宾指摘女生戴假睫毛,曲家瑞忍不住打断:“你们不看看自己长什么样子,你们凭什么讲这些女生啊,那些女孩子肯定美爆了,卸了妆小眼睛肯定美翻了,你凭什么批评她!”

在那个女性主体意识尚未被讨论的年代,女孩天然地懂得保护女孩。

那些存在于表情包里的、鲜活而自由的表达,会在某个瞬间,带给我们跟生活幽默交手的勇气。

曾经以为,只要不看《康熙来了》最后那一期,就可以假装这一切没有完结。

然而世间太多的告别,从来由不得人。

小S曾经在“康熙”上说:“人走了,不能刻意为了怕自己难过就故意避开。你应该要时时逼自己去想念她,然后看她,这样她在天堂才会觉得,我们没有忘记她。”

面对大S的离开,她的确用这样的方式,想念着大S。

小S亲手写了一个“媛”字,让范晓萱帮她刺在后脖颈下方。

沉寂的8个月里,小S推掉朋友和工作邀约,因为难以掩饰神情里的悲伤。

出席金钟奖,小S戴着一条封存了大S骨灰的项链,在台上,红着眼睛清唱一段大S写的《姐妹情深》:

徐熙媛 徐熙娣 最亲爱的姊妹

不怕苦 不怕难 紧握了双手

未来要走的路 虽然会有些辛苦

我们绝不回头 往前走

唱完含泪喊话:“姐,虽然你不在的人生真的很辛苦,但是我一定会往前走的!I love you!”

作家金爱烂在短篇小说《立冬》里描写一位失去孩子的母亲,写道:“所有人等着看一个失去孩子的妈妈怎么生活。”

失去大S后,小S活在这种注视下,主动也被动地学着面对这个没有大S的世界。

不只是小S,看《康熙来了》长大的我们,也跟小S一样,练习着如何告别大S。

我们同小S一样,用无处不在的怀念,完成这场漫长的告别。

数着40下梳头次数的时候,

想要保护流浪小动物的时候,

反击那些令自己不适的玩笑的时候,

在放弃的边缘决定咬牙活下去的时候,

遵从内心的正义感伸手帮助陌生人的时候,

站出来保护身边的女孩的时候,

在这些大S教会我们的、具体的时刻,我们后知后觉地理解了对大小S的感情依恋。

我们与熙媛熙娣,隔着屏幕,如此深刻地交换了青春。

看着站在金钟奖台上的小S,猛然察觉,随着《康熙来了》停播,我们以另一种更加残忍的方式,“遗忘”了小S——

在嘈杂纷乱的热搜里,我们一度忘记,徐熙娣是业务能力多么优秀的主持人。

《康熙来了》12年间每周五更的超高录制频率,小S几乎保持一种本能的幽默天赋,呈现的节目效果是任何综艺节目以及主持人难以复制的。

站在金钟奖的台上,她把握着这个场合留给悲伤的度,也把握耍宝互动甚至“地狱笑话”的度,她努力、鲜活、保持章法。

小S说,大S走后,自己心里空空的。

也许曾经《康熙来了》里的小S再也回不来了,也许就像大家说的,大S的离开带走了某些部分的小S,也许就像大家看到的,小S的脸上有了大S的神色。

也许停播的《康熙来了》、离世的大S也在我们心里留下一个难以填补的洞。

但我们都知道,我们会和小S一起,带着遗憾往前走。

蔡康永在台上介绍小S出场之前说:“所谓的成长,大概就是表示我们要不断学习去面对人生接踵而来的失去。”

所有的捂面痛哭,都会迎来下一个天亮时分,提醒我们,该启程了。

即使脸上泪痕未干,我们还是会跟汹涌的人生继续交手。这是《康熙来了》和大S想要教会我们的事。

像雨过天晴,一只蝴蝶,会飞过废墟。

©版权声明:时尚芭莎网编辑时尚芭莎,本文系时尚芭莎网独家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