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芭莎网讯】时尚芭莎
在观众眼中,电影是进入一段他人的故事,而在导演和演员的眼中,电影作为造梦的艺术在“导”与“演”之间又有着哪些关键细节的不同?MiniBAZAAR特邀第八届平遥国际影展罗伯托·罗西里尼荣誉评审导演魏书钧与陌陌青云剧本奖独立评审演员段奕宏,在平遥古城以南展开一场影人对话,在镜头里外找到不一样的自我。
平遥与电影之间的关系,正如同古城一年四季不断的人来人往般延绵不绝。而在电影宫之外,古城中心的另一面依旧人来人往……在以贾樟柯导演名字命名的平遥JIA电影客栈中,我们依然可以找到许多电影的痕迹,李沧东、汤尼·雷恩、吕克·贝松……这些享誉世界各地的电影人都在这座不大不小的客栈中留下了属于他们的印记。
而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从平遥走出去的孩子,90后导演魏书钧对这里再熟悉不过了:“每次来到这里都会让我想起每一年平遥影展闭幕式前的景象,不知不觉平遥也办了八年了。”
此刻他再次来到这座客栈,不是为了他作为罗伯托·罗西里尼荣誉评审的工作而来,而是为了和一位对他意义非凡的演员朋友之间的约定而来。
对魏书钧来说,不光是去年在海内外掀起热议的话题之作《河边的错误》让他名声大噪,其实早在六年前,他第一次跟随自己的短片《延边少年》去戛纳国际电影节,就获得了短片竞赛单元的特别提名奖,此后他的长片《野马分鬃》和《永安镇故事集》也悉数入围了戛纳国际电影节,他也被外界称作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90后导演之一。
而我们所见的魏书钧,没有包袱和少年成名的傲气,他更像是一位在艺术学院里你运气不错才能认识的和蔼可亲的师哥。
聊起去年在平遥“小城之春”影厅观看《河边的错误》首映的经历,现场的工作人员很多都直呼在许亮突如其来跳楼的那一段被吓到了,以至于在映后结束的后半夜,在漆黑的古城里行走都感到十分害怕。魏书钧则对这样的放映效果显得非常欣喜:“是吗?其实在戛纳首映的时候当时观众也都被这段吓到了,我没想到回到国内放你们也有一样的感受,太好了!”聊到电影,魏书钧的脸上始终难以掩盖由心而发的笑容,显然在功成名就的光环之下,他依然在保持对电影的真挚和一颗学徒般的心。
时间来到午后,魏书钧一边在客栈二层阳台上望着远处的飞檐,一边和我们聊起这位对他意义非凡的演员朋友:“我很小的时候就看过段奕宏老师的戏,《楚汉传奇》里的韩信、《刑警本色》里的罗阳,他真的是一个对戏特别入迷的人。”
话语间,客栈的木制大门传来被推开的厚重闷响,随即真正的演员段奕宏出现在了魏书钧和我们的眼前。与在角色面具下充满狠劲的模样不同,真实的段奕宏颇具温柔的感性魅力,友善而认真的他像是无限的集合体,在他身上我们能找到所有他饰演过的角色的痕迹,然而这些痕迹却丝毫没有改变他真实的本质。二人之间,段奕宏率先打开了话匣子:“久仰大名,魏书钧导演,昨晚在平遥看了你参演的《前程似锦》,你演得太有意思了,晚上睡觉的时候我都在想你是怎么演得那么好的。”面对儿时偶像的夸赞,魏书钧也显得有些害羞,眼里却流露出难以言表的喜悦。
沏上茶,“导”与“演”悉数入座,这场魏书钧与段奕宏的对话从此刻开始。
谈到平遥影展,段奕宏对此并不陌生,三年前的第五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上,段奕宏就曾作为费穆荣誉评委团成员来到过平遥,今年段奕宏更是作为平遥·陌陌青云剧本大奖独立评审再次来到平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次又二次地来,就是想在这里多看看年轻的电影和故事。”而在这其中,魏书钧则对于段奕宏作为评委看一部电影,跟作为普通人看一部电影之间的差别感到好奇,对此段奕宏用“挑三拣四”来做区分:“作为评委看电影,尤其是看那些主竞赛单元的电影,不太能只沉浸式专注,在电影传达出来的感受里面,我们还必须得做‘挑三拣四’的区分,因此我是觉得以观众的身份来看电影会更投入、享受一些。但话说回来,也不是每一个影片都能让观众投入进去,因为每个观众都有不同的品味,还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此同时,段奕宏依然还是对魏书钧在《前程似锦》中客串出演的那个角色念念不忘:“其实我作为演员很好奇的一个问题是,你是怎么能在镜头里面那么松弛的?”
“演员”魏书钧
面对关于表演的询问,魏书钧霎时也从最开始的害羞中缓了过来,认真思考片刻过后才给出他的回答,他首先承认自己和专业演员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他只是尽可能地琢磨一下这个人物在他自己生活中的印象,然后尽量按照他记忆中的那个样子去演。“至于其他的我都听导演的。因为我觉得演员总是要出现在镜头前,他们是很伟大的,伟大之处在于作为演员必须袒露自己,把自己最敏感、最脆弱,甚至是最自我的一面,通过角色传递出来。”
“所以在镜头前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演员原来是这样一份工作,它不像导演可以选择隐藏在监视器和摄影机后面,可以自由地对画面中的东西做选择和调整,因为演员是不得不深处画面之中的人,所以演员真的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职业。”
在魏书钧看来,只要是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无论是彼此之间的适应和调整还是其他的东西,一切都可以慢慢聊,慢慢商量着来。听完魏书钧的分享,段奕宏深有共感的同时,也说出了他自己的感悟:
“我特别赞同你的观点,拍电影真的不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这么简单、理想化的一件事情,创作本身就是很困难的,我们必须磨合,必须慢慢摸索着来。”
但段奕宏也强调作为演员,自己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电影作品一定最终是属于导演的作品,导演对文本的理解与主题的表达,一定是整个创作过程中最高的核心方向。虽然电影中的细节会存在许多不同的可能性,主创团队可以就此探讨,但无论如何寻找答案,在他看来最终依然是要遵循导演真正想要表达的核心。另一方面,段奕宏也很好奇魏书钧作为年轻导演身处戛纳国际电影节这样的电影殿堂中的感受。
对此魏书钧显得非常坦诚,那个时候他听到自己的《延边少年》入围了戛纳觉得简直不可思议:“我还记得那一天正在和我的联合编剧,还有摄影师几个人一块儿在打篮球,忽然我看到了那个影片入围的信息,当时我还以为是诈骗邮件就没理,结果过了一会儿人家真的打电话过来通知了我们。”但有趣的是,让魏书钧和伙伴们激动的不是影片要参赛了,而是他们要去法国玩了!“本来那天晚上我们还要开会,聊剧本怎么改,结果到了咖啡厅之后,没一个人把电脑拿出来,大家就一直在聊去戛纳穿什么衣服,咱们到底怎么玩,哈哈哈。”
魏书钧在戛纳国际电影节
而真正去到戛纳之后,魏书钧在电影节期间几乎前3/4的时间,完全是在享受这次旅行,等到电影节最后两天,其他的单元陆续开始颁奖的时候,他和他的伙伴们才有来参赛的实感。“当时我看到戛纳基石单元有一个导演得奖了之后他很开心,那时我就在想,我是不是也可以混一个奖。那时候就忽然产生这种好胜心理了。”后来魏书钧带着剧组走上闭幕式红毯的时候,发现走上闭幕式红毯的八个短片剧组,其实分别来自八个不同的国家,这时他才意识到这个短片单元里就只有自己的《延边少年》这一部华语片。“我忽然发觉这次入围感觉还不光是我自己的事了,好像还代表了更大的意义!也算是突然给自己码上价值了。”混杂、好奇、欢乐,但心里也难免有点小虚荣,最后魏书钧选择用这几个词句来概括他的第一次戛纳之旅。
段奕宏在片场
魏书钧的“直言不讳”让现场有了更多的欢乐气氛,没有人想到一个在电影作品中极具锋芒的成熟导演其实心里的想法那么“逗”。绽放笑容之后段奕宏也直言自己特别喜欢魏书钧身上的这种坦然。但魏书钧却在此时追问道:“刚才采访开始之前,我还在跟工作人员们谈你在我们彼此心中印象最深的那些角色,你演过那么多特别的、个性十足的角色,你是怎么进入他们然后又跳出来进入下一个角色的?你又是如何处理好自己跟角色之间的关系的?”喝了一口茶后,段奕宏讲起了他自己和演戏之间的故事:“我对演员这个职业,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认识。如今我更看重的可能是透过文本所传达出来的力量。”段奕宏也回忆起自己二十年前刚演戏的时候,那时他特别想证明自己,演抽一根烟都恨不得能演出七八种来。但后来,他才发现演员应该要生根到文本的土壤中,这样才会带出在表演中肆意表达的先锋性。
“任何创作者少了这种理解文本的能力和勇气,我觉得是不能称之为我所追求的创作者的。”这或许是段奕宏的演绎里所蕴含力量的源泉,也是他在演员道路上成长的必经之路。
后来有一段时间,他一再拒绝演相同类型的角色,直到他回到舞台上摸爬滚打几年之后,才突然意识到曾经对于角色的拒绝是一种逃避。
段奕宏参演作品《暴雪将至》
“我那时候才意识到我不是在演一个职业,而是在演不同的人,诠释不同的精神力量和人性,其实当时我就是缺少去创作的勇气,看似怕的是角色同质化,但其实怕的是自己没有这个能力能演出不一样来。”
听完段奕宏演戏二十多年来的心得,魏书钧深感佩服的同时也觉得段奕宏对表演的思考已经不局限在表演本身。所以他也好奇:如果段奕宏做导演会去拍一个什么样的电影?对此段奕宏坦然回答:“我还没想过这个问题。”但透过这些年来他和不同导演合作的经历,他认为自己要是有朝一日做导演的话首先要有感而发地表达他对这个世界,对人与人之间或正面或负面的真情实感的观察和态度,他也不会顾忌有多少观众喜欢这部电影,这是因为在电影行业工作,很多时候带给他的幸福感源于它让他发现了自己,他也想向观众传递出这些。
“因为演戏,我变得更关注自己的身体,关注我的情感变化,关注我周边的人的言行,我不想只关注事情的得失,我也不愿做一个糊涂的人。”
魏书钧导演作品《河边的错误》
魏书钧也非常赞同段奕宏的说法。“我觉得你说的这个对我启发很大,其实在艺术探索的路上,我们都要经历逐渐发现自我的过程,它不是一个注定的结果,我在拍电影时也有这种感受。作为导演,为什么我在一场戏中会选择这张桌子、那把椅子,要用这个演员,不用那句台词?是因为这就是我。”
至于世界上的其他人,魏书钧选择更多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在进入不同角色原型的生活的时候,他才更清楚自己跟他人的差别所在,这种人和人之间的不同让他更了解自己。
此刻身处和贾樟柯导演有密切关系的客栈里,魏书钧也忍不住用他偶像贾樟柯导演在书里写的一句话来举例:“我对故乡的情感是通过离开它而获得的。”正因为魏书钧跟着电影在全世界飞,才慢慢想起自己的归宿,慢慢得以在别处得到此处。
这段话对段奕宏同样适用,为了梦想,段奕宏很早就离开了故乡新疆伊犁,直到毕业二十年后才借着工作的关系再回到那片土地。“我对故乡的记忆是模糊的,因为年轻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自己要离开这儿,要去追求我的梦想。但回过头来发现,我连我长大的地方身边的人和事都不太了解,因此那一刻我很动容,我不在意故乡,可是它赋予了我血肉,以及我二十年前所有的一切,直到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了自己和故土之间的关系。”
因为一本书、一个句子,段奕宏和魏书钧在此刻有了“电影游子”的共情,段奕宏也因此直言:“如果我能跟你这样的导演合作,我愿意‘不带脑子’来跟你合作。”而霎时之间,在魏书钧眼眸间的崇拜之中,一丝感动之情渐渐露出。“我相信你说的这种‘不带脑子’是一种完全彼此信任的力量。”
BAZAAR镜头下的魏书钧
聊到盛情之处,段奕宏则显得十分谦虚,依然不断传达出自己对于魏书钧各个方面的好奇,在对话的时间接近尾声时,二人又聊起了待会儿闭幕式走红毯的穿搭,段奕宏主动夸赞魏书钧今天的穿着非常有特色,很有年轻人的风格,这让段奕宏联想到自己在网上看到很多人说魏书钧是最“潮”的中国90后导演这件事,也让段奕宏再次发问:“你认为作为电影人该如何培养自己对世界不一样的好奇心,又该如何把自己对世界的观察与感受反馈到作品中呢?”此时,二人似乎忘记了时间的紧张,给足了时间让彼此的思绪经历缓冲,在思考许久后,魏书钧选择用“为什么”三个字来回答这个问题。在魏书钧看来,自己的好奇心缘于小的时候就喜欢问“为什么”。
小时候他每天都会问老师和父母一些跟学习无关的内容,而在做导演之后,让魏书钧明白一个道理,就是他所需要了解的“为什么”太多了,但他始终明白自己在创作中应该紧紧围绕人来问“为什么”。
“一个人物在一个情境之中,他的精神状态怎样?他的情感需求是什么?他的内心潜台词是什么?这些提问反而是更好地满足了我小时候的这种好奇习惯,还强化了我对世界的观察力。”他也拿段奕宏演的《烈日灼心》来作为例子:“现在有些观众可能只记得故事大概是警察抓犯人,但更多的观众一定是记得这个电影中段奕宏演的警长伊谷春在观察他人时那种锐利的眼神。”
因此在魏书钧看来,电影很多时候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东西,是需要很强烈的好奇心来浇筑细节的,多问为什么,才有可能在一个作品中创作出经典。
BAZAAR镜头下的段奕宏
“为什么……”段奕宏再次重复了这三个字,他似乎在对魏书钧所提出的概念进行思考,也似乎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把今天的这场对话铭记于心。在光影的世界里,身为观众,我们往往从他人的故事中收获丰沛的情感,然而作为故事讲述者的导演和演员却是更孤独的存在,因为他们中的佼佼者往往面临着曲高和寡难寻知音的困境,魏书钧与段奕宏或许也正是知晓这样彼此可以心领神会时刻的来之不易,才会在黄昏时分告别时显现出那么多不舍,正如同看完一部好电影后,相比喜悦,反而更让人感觉时光短暂满心不舍。
一个好的导演与一个好的演员构成一段别样的故事,一同在镜头里外找到不一样的自我,也在现实的朝朝暮暮中埋藏下了电影的种子。望着段奕宏与魏书钧一同离去的背影,我们无从得知的全新故事或许也正经历着它应运而生的第一个瞬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监制/王晓白
统筹、撰文/郑皓铭
视频导演、后期/宁雨航
摄像助理/池玮超
场地支持/平遥乐领JIA电影客栈
©版权声明:时尚芭莎网编辑时尚芭莎,本文系时尚芭莎网独家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